当前位置:寻友谷 > 资讯 > 正文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中国留学生微信群

互联网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院系分布广而散。主楼位于菩提树下大街6号,外办、计算机中心以及最大的阶梯教室都在主楼里。不少人文学科的院系分布在主楼的附近。

洪堡大学校徽

而数学与自然科学系则远在柏林东南角落的阿德勒斯霍夫。在那里建立的“阿德勒斯霍夫科学、医学和经济城”是继波茨坦广场之后柏林最雄心勃勃的城市建筑。

洪堡大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系

洪堡大学起初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设立。成立初期共有4个学院,分别是法律、医学、哲学与神学,学校共有52名教师及256位学生,而哲学院的黑格尔、法学院的萨维尼、古典语言学家奥古斯特•柏克、医学院的胡费兰及农学家特尔,则象征了当时洪堡大学各学院的精神。

1850年的洪堡大学

19世纪中期高校改革浪潮的影响下,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在原先占优势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研究条件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较大发展。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可以说是世界学术的中心。

1900年的洪堡大学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教师阵容十分强大,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马克斯•普朗克、亥姆霍兹、薛定谔、赫兹、韦恩等,生物化学之父费歇尔,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伊曼,化学家拜尔,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李特尔,神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法学家萨维尼、法兰兹•封•李斯特、历史学家兰克都曾在此任教。

希望大家在这个中国留学生微信群里,可以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收获,并且在这里将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同大家讲述,我相信大家都是中国人,都会第一时间为你解决问题的。

德国洪堡大学访学见闻录

在德国游学的日子里,引起我们思考最多的可能并不是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也不是古朴雄伟的经典建筑,而是处处都能体会到的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集体行动最核心的矛盾就是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分歧,可是集体行动在柏林、在德国、在欧洲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节奏:“I vs. we”的故事在这里得到了现实的解读。

合作:处处可见

合作,一种体现就是各类自发的合作组织。总体上看,德国目前有自发形成的各类合作组织近1万个,涵盖2千万会员(德国总人口8千万),涉及农业、信用、住房、消费、服务等各行业。比如,几乎所有的农民、65% 税务咨询师、60%的手工业者、75%的零售商、90%的面包师都自愿加入了各自的合作组织。这种自发形成的“合作”秩序和程度,在世界范围都少见。

在一个人口只有130人的小村庄Feldheim,村民通过全员合作竟然成就了全德目前唯一的一个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村庄。风能、生物能源、太阳能,我们不仅见到了经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达到能源高效利用的实践案例,更钦佩的是小村居民对于能源自给自足这件事的高度认可和全力的支持。我们在现场遇到一位在小村生活了30年,如今退休后又成为志愿者回来继续支持村里面新能源循环系统工作的老人。老人的愿望很朴素,他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共同使自己的家乡更美好。

在德国环境保护部,我们见到了一个国家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世界公共物品供给上的大国担当。德国联邦政府为了国际气候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专门建立了隶属于环保部的“国际气候倡议(international clime initiative)”基金会,专门支持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合作上的政策咨询、能力培养、技术合作、资金资助等。这个基金对外资助从2005年的4.71亿欧元增长到201526.84亿欧元。尽管这些资助也许发生地离德国本土甚远,但是仍然能获得来自德国的资金支持。德国的这一做法,包含着更广阔的胸襟和更长远的眼光。如果以地球村为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国与国之间必须要共同携手,才能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中国留学生微信群”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寻友谷!

分享到:
相关文章